首页 资讯 正文

时评:钢铁动脉推动皖赣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

体育正文 155 0

时评:钢铁动脉推动皖赣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

时评:钢铁动脉推动皖赣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

2025年暑运期间,穿梭于皖南群山与闽江流域的(de)(de)列车迎来重要节点——合福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十周年。作为我国(wǒguó)首条穿越武夷山脉的高速铁路,该线路自2015年6月28日通车以来,以基础设施建设突破、区域经济联动、民生服务升级(shēngjí)等多重实践,成为华东地区交通网络的关键(guānjiàn)枢纽。 夏日清晨合福高铁缓缓驶出(shǐchū)黄山北站。 张思瀚 摄 合福高铁全线桥隧比达(bǐdá)87%,共设53座隧道、161座桥梁,其中武夷山隧道群在(zài)施工工艺、地质勘探等领域(lǐngyù)创下(chuàngxià)多项技术纪录。该线路的工程实践为杭昌高铁、池黄高铁等后续铁路项目提供了山区高铁建设的技术范本,其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线路规划与施工管理经验,成为(chéngwéi)我国高铁工程领域的重要参考。 作为贯穿皖赣黄金旅游带的(de)交通动脉,合福高铁全长850公里,北连京津冀、南(nán)接珠三角的通道效应持续释放。数据显示,十年间线路累计输送(shūsòng)旅客(lǚkè)超2亿人次,带动黄山、武夷山等沿线景区游客量年均增长17%;三明、南平等地GDP年均增速较全省平均值高出1.8个百分点,形成“高铁经济走廊”发展模式。在产业联动层面,安徽歙县等地茶农通过(tōngguò)“高铁快递(kuàidì)”实现物流升级,绿茶从本地销售转向(zhuǎnxiàng)北京、上海(shànghǎi)等高端市场,48小时送达时效使产品单价从80元/斤提升至240元/斤,成为沿线特色产业转型的典型案例。 合福高铁与杭深、沪昆线形成的华东铁路(tiělù)“铁三角”网络,年均分流京沪(jīnghù)高铁15%客流量(kèliúliàng),有效缓解东部铁路网运输压力。2020年平潭海峡公铁(gōngtiě)大桥通车后,“高铁+航运”多式联运体系初步成型(chéngxíng),为两岸经贸往来与人员流动提供实体纽带,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。 十年(shínián)来,合福高铁重塑沿线居民生活方式,数据显示超20万人形成“跨城通勤”模式(móshì),8万余人使用高铁月票,“合肥工作、铜陵居住”等生活场景成为常态。在服务升级方面,铁路部门(bùmén)推出茶叶专列、静音(jìngyīn)车厢、电子客票等创新举措,黄山北站徽文化(wénhuà)长廊、福州南站闽都印象展区等文化空间的设置,使车站兼具交通枢纽(jiāotōngshūniǔ)与文化展示功能。 作为穿越北纬30度的(de)重要交通干线,合福高铁已从单纯的运输工具发展(fāzhǎn)为区域(qūyù)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。随着智能动车组逐步覆盖、“高铁+旅游”产品体系深化,该线路未来将在促进城乡要素流动、推动文旅产业升级、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领域(lǐngyù)持续释放(shìfàng)效能,为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 (来源:中国网 作者(zuòzhě):张思瀚 董佳怡)
时评:钢铁动脉推动皖赣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